作者:住建部住宅建设及住宅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长
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人
最近,用PC预制装配的工业化方法盖房子被夸大到极限,误导了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工业化工艺的方向,甚至,中央文件都被夹持的地步!
PC是在二战后应对缺房危机,而产生的。现在的商品化,市场化的年代,过分的主张将导致极大的浪费,预制厂的产能过剩,已经凸显问题的严重性!
开彦
1、新型造楼工艺的优势
近日去顺义参观“空中造楼机”工程试验场,令人感概的是足有五层高的庞大金属架构顶在四层混凝土现浇结构的住宅上空。经了解,这就是能建造高层住宅的“空中造楼机”,它能将全部的建造工艺安排在金属架构内完成,也就是将建造工厂从地面、从预制工厂搬到现场的空中去完成,从而简化了现场工地,显得工地的更加安全文明。
这是个全现浇,整体模板整层现场吊装拆模工艺,泵送混凝土自流式灌注,具有强度高,表面光滑平整,经过简单的处理装修即可进入,整层施工工期(含内装)只要七天的工艺,体验了工业化施工工艺的特出优点。
这也是我们建筑行业在提升质量、加快工期、节约成本、减少垃圾量,绿色减排等方面多年追求的梦想目标,一直是几十年来提倡住宅产业化的追求目标。
但是,近期以提倡预制全装配整体住宅的工业化的建造模式(简称PC),被提到压倒一切建造工艺,甚至写进了中央的指导文件,似呼只有PC才是唯一一条可行的工业化的道路,现浇工艺被视作现场湿作业的落后工艺,是要被取缔的,这完全是个误解。
2、现浇工艺造楼好处多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1968-1978年十年期间,中国建筑业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建筑工业化运动,提出了“三化一改”的方针,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的产业化行动。用装配式大板、大模板现浇、框架轻板、大型砌块4种体系替代砖混结构传统方式建造住宅。中国工业化建筑从此进入了“启动”发展的黄金时期。工业化是当时住宅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建设时代,我国的建设量和建造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建造工艺与世界水平几乎不差上下,尤其是现浇混凝土的模板制造技术,工厂混凝土搅拌技术,泵送混凝土技术都达到极高的水准,工业化的建造方法已经很成熟,已经能适应现代住宅的建设需要。尤其是在当代商品住宅的多样化,功能需求多元化的需要的时代,灵活多变、快速施工,绿色减排的现浇工艺能较好的满足这种需要。
相反,当今过度的强调全装配的PC工艺的使用已经脱离了时代的需求,现在急需解决住宅数量的时代也早已不存在了。而且PC这种工艺需要规模超大大的后勤预制工厂,大型的运输车辆和吊装设备,占用较大的施工工地,实际上是不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和越来越紧张的施工场地条件的。同时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局面是绝对不适应的,是一种落后于时代的工艺,不足为取。预制装配(PC)可以适当存在以满足保障房和公租房上的要求,若是以此为理由大规模去发展,不顾成本,不顾浪费,不顾产能效能,大量建造预制厂,占用土地和设备就是十分不足取了。
3、住宅产业化是既定的发展方向
1980-1990年我国学习国外的产业化、工业化建造经验,在建筑体系化编制、住宅部品化、模数尺寸协调、内装部品集成、厨卫定型设计、功能设计理论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多样成果,为推动住宅产业行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4年前后在建设部几位部长和科技司、房地产司的倡导下,开展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全面规划,编制发展计划。1996年颁布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并选择十个(省)市住宅产业试点在全国热烈地开展起来。可惜的是,由于某些当事部门人员对产业化的肤浅认识,错误地把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等同于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国曾经光彩一时的建筑工业化、产业化运动,到90年代末就基本上偃旗息鼓、无声无息了···住宅产业化发展宝贵的十年时间就此延误了。
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文件,作为纲领性文件从完善集成化建筑体系、部品规格标准系列建设,实施性能评价、加强质量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明确了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阶段实施要求,使我国住宅产业化政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住宅产业化再次迎来发展的绝佳契机。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某些主管部门的缺位未能及时跟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计划始终未能形成,标准化、部品化、集成化、内装化被甩到了脑后,房地产的建设始终在低水平的重复,至今建筑业始终未能摆脱“粗放式”的生产模式!
4、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节点
回顾住宅产业化历史发展,不难看出,导致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缓慢重要原因有三:
一是对住宅产业化的概念认识不清,很多人把工业化等同于产业化,以为实现了PC,就实现了产业化。住宅产业化是一种与生产方式相关的产业链,强调的是生产的全过程;是包括规划设计、部品设备、物流供应、施工工艺,交付管理、维修保养的全过程的产业化过程,是建设全行业的生产水平的提高。日本的产业化过程为我国树立了明确的榜样。
而工业化只是一个施工工艺,工业化方法是多样化和多技术发展的,只要是机械化,集成化、标准化、装配化的生产工艺都可称为工业化,所以除装配建筑PC工艺以外,现浇模板工艺,钢结构工艺,砌块工艺,木结构工艺等等均为工业化施工法。近来发展的内装工业化的集成工艺,模块工艺,定制装配工艺也都是工业化的施工法。
切不可将一个工艺的施工法当作产业化,请记住,产业化是产业链,是代表建筑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是否达到了标准化设计、流水线生产、社会化供应、集成化施工,机械化施工。工程建设项目是否达到工期短,成本低,质量高,低减排等标志性目标。个个都是生态绿色节能建筑,个个都是品质高,健康,舒适、方便,安全的建筑。
二是工作推进的重点不明。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发展,只侧重于实现结构体系的进步,而忽视了内装部品的发展,忽视了精装修交付的成品房,粗制滥造普遍存在,大量存在的粗装修,毛坯房的现象。大量住房中存在不重视居住的性能,功能,不注重居住健康,居住舒适性的需要,交付使用的住房大多存在着跑冒滴漏的现象,居民自行装修已经普遍的成为社会问题,已经到了非要改革的地步。
当前材料极大丰富、生活丰富多彩,住宅产业化更多的应体现在内装部品的产业化上,国际上通行的“SI体系”主张支撑体和内装体互为模数协调,用标准化的原则要求支撑体提供的模数空间,为内装部品的后序安装工艺提供全集成装配的可能。全部内装部品包括各种管线要达到可分离、可集成、可更换、可灵活的装配的要求。从目前的行业发展和产业化紧迫性来讲,从内装的集成化入手更具重要的意义,以此来推进整个行业产业化生产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建设,具有更加现实和普遍的意义。
三、是主管部品标准化部门缺位。影响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链的问题。产业链的建设离不开规格化、标准化建设,极端需要行业的整合。政府部门牵头是重要的环节,当前我国的部品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急需要得到理顺,走向规格化、系列化和目录化发展。并且在全行业开展“优良部品评选制度”。但是,至今尚无相应的举措和行动纲领。
在日本,自50年代开始政府便制定了有序产业化发展步骤,经过十二个住房五年计划的建设,不光建立了各种工业化建筑体系,而且在部品优良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成为在质量、种类、功能和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为之赞叹的成就;在丹麦和瑞典等西欧国家政府直接制定住宅体系通用标准,用模数协调原则贯彻到住宅生产开发的各个环节的全过程中,使得整个建筑行业都深受其惠。
偏见和政府缺位已经让我们在过去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时间段中付出了的惨重代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再次为住宅产业化发展失去重要机遇而扼腕叹息。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正在进入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国家正在加大供应的政策性住房和大量新城镇建设,这将是集成化工业化住宅快速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希望籍助空中造楼机的现浇工业化工艺的推广,纠正单一推广PC工艺偏向,真正使业界人士警醒并凝聚力量,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化事业健康发展,推动部品生产链的形成,逐步赶上世界资源、品质、高效技术进步的潮流。
北起意欧替市场宣传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北起意欧替公司官方公号